您目前所在的位置:消费质量报 > 美食餐饮(13版)

大笮风 雅砻江畔吹来的强风
 

  乡土菜肴汇成“风”
  在成都一品天下有一家叫“大笮风”的餐馆,此餐馆为何起名“大笮风”,记者带着几分好奇前去打探了一番。
  据大笮风餐饮文化公司副总经理虞庆介绍,该餐馆来自川滇交界的攀枝花市盐边县。盐边古称“大笮”,位于雅砻江畔,地处攀西大裂谷中,汉、彝、苗、傣、傈僳、摩梭等多民族在此聚居共处,亦形成独特饮食文化,既有川味之麻辣、又兼滇味之野趣,更具各民族风味之神奇。“大笮风”由此而得名。
  大笮风创始人罗柄麟,自幼受家庭影响喜爱餐饮行业,他认为打造盐边、盐源一带的乡土菜肴品牌前途无量,于是在自己经营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挖掘整理,存精华,去糟粕,培养庖厨,提升技艺,经过数年努力,终使散落市井乡村的大笮乡土菜肴形成具有独特文化个性、自成系列的风味菜品。
  1997年,罗柄麟在攀枝花市的“瑞鑫酒楼”开张,经过几年运营,餐馆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2004年,他成立了大笮风餐饮文化有限公司,使大笮乡土菜走出深山,跻身都市,终于一炮走红,成为声名远播的著名地域餐饮品牌。2006年,攀枝花市大笮风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在大笮风餐饮文化有限公司的基础上成立,目前已拥有大笮风餐饮文化公司、大笮风特色农业开发公司、盐边县百灵山茶叶公司、大笮商贸等分公司。
  现在大笮风已开有4家连锁店,其中攀枝花市3家、成都1家,从经营状况上来看都比较好,已发展成为四川的著名餐饮名店。
  曾经的不顺换来成长
  “我们有今天也不容易啊!”说到公司曾经的经历,虞庆感触颇深。公司在前几年也走南闯北过,曾在北京、南京等地开店。
  2004年10月8日,大笮风进军北京,在北京的首家大笮风只有600多个平方米,当时可能是太急于把特色鲜明的攀枝花餐饮文化带到京城,很多因素都没考虑进去。由于大笮风所有菜品的原材料都是从公司的生产基地空运过去,很多鲜蔬和肉类都不宜久置,所以成本算下来很高。“另外,众多北京人的口味与四川人的口味不一样,我们的特色菜并不对路。”受多种因素影响,大笮风北京店只好关门。
  痛定思痛之后,公司最后还是决定先立足于四川,扎实练好内功。
  2008年5月10日,大笮风在成都一品天下落户,然而两天后,“5·12”大地震发生了。当时的员工队伍都是从攀枝花带过来的,年轻的员工很惧怕,都想回家。集团老总罗柄麟像家长一样帮助员工打地铺、搭帐篷,后来员工都挺下来了。正是类似这样的人性化关怀,提高了公司的凝聚力,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大大提高。
  “如今,金融危机对不少餐饮企业造成巨大冲击,大笮风却没有受到什么影响,经营依然火爆。现在,每天晚上的包间都被预定一空。”虞庆欣慰地说。
  打造原生态特色
  “大笮风能够走到今天,与它的特色定位是分不开的。”据虞庆介绍,大笮风的原料供应与餐饮经营是连为一体,原材料以雅砻江两岸深山所产的珍奇野味和自己种植、养殖的绿色菜蔬、禽畜为主要原料,适应和满足都市顾客追求自然天成、注重绿色健康的美食需求。“高山萝卜和山药等,在成都市场很受欢迎。”虞庆说。
  大笮特色菜品兼收并蓄川、滇、黔菜系的风味特点,却又有别于它们,而是自成古雅质朴、自然清新的独特味型。依据大笮风这一全新境界及其菜品100%原生山野、自然纯真的属性,大笮风餐饮文化被浓缩成“古雅、质朴、纯真、自然”八个字。
  为更好体现古朴特性,大笮风建筑采取民间四合院形式,室内装修融入茅檐、驿路驮马、水碾、竹篱、竹笋和山药、树上马蜂窝、溪畔爬沙虫等地域文化元素,按“外朴内华,朴而不俗,华而不奢”的原则,营造出古雅质朴、纯真自然的文化氛围。
  特色吸引人气
  “搞餐饮就要走与众不同的路线。”虞庆说,公司当时选择入驻“一品天下”很有信心和决心。考虑到一品天下是个成熟的商圈,集聚了大量的人气,大笮风独有的特色绝对是一品天下里的一大亮点。
  现代人追求健康、绿色的心情越渐迫切,而大笮风正是顺应了现代人追求高品质生活的这一需求,将山区的没有污染的东西带到城市中来,让更多的人感受天然绿色的健康食物。
  大笮风菜品完全是采用高级菌类来调味,腊肉是不加色素和经过烟熏的,完全是自然风干。虞庆说,有了新鲜健康的原材料作基础,食物质量得以保障,大笮风站稳脚跟也就不言而喻。“因为我们在成都的独一无二,今后我们会在成都与其他中餐拉出更大的差距。”
  谈到如何更好地挖掘特色菜,虞庆说,攀枝花的“盐边菜”很有名,许多游客到攀枝花都要吃“盐边菜”。盐边县有24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看家本领的拿手好菜,搜集各家看家菜后再创新融合,成了大笮风民族菜系发展的不涸之源。大笮风经典菜品香酥爬沙虫、坨坨肉、香酥脆蜂蛹、大笮腊肉都是在当地民族菜品的基础上加以创新而成。目前,大笮风融汇了彝族、傣族、白族、苗族和摩梭族等少数民族的多种菜品,并且从当地挑选出原生态能歌善舞高手,提高本店的文化档次。
  有餐饮专家感叹:大笮风在成都市场没有经过企业的预热期就直接进入状态,这真是一个奇迹。
  本报记者田乐文/图


关闭窗口        打印此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