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所在的位置:消费质量报 > 质量监督(05版)

四川全面推进质量兴川战略
 

  争取到2012年底,新培育中国名牌产品60个、中国驰名商标60个、四川名牌产品1000个
  为进一步强化质量安全意识,建立健全质量安全责任体系和质量安全保障体系,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区域综合竞争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近日,四川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质量兴川战略的若干意见。
  意见称,争取到2012年底,新培育中国名牌产品60个、中国驰名商标60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70个(其中地理标志农产品50个);省政府质量管理奖15个、四川名牌产品1000个(其中四川名牌农产品200个)、四川省著名商标400个。
  推进质量平安建设
  意见称,将严格实施设计安全性审查制度、市场准入制度、质量分类监督制度、质量风险监测评估制度、缺隐产品召回制度;建立质量安全风险预警机制和“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分类监管、重心下移、层级负责、高效运转”的质量平安长效监管机制,全面落实地方政府的总体责任、政府部门的监管责任、生产经营者的主体责任和行业监督自律责任;构建质量安全事故以及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体系,保障经济安全运行。
  加大对重点区域、重点场所、重点企业、重点设备、重点产品、重点工程、重大危险源以及地下储气井、气瓶、压力管道元件、起重机械等特种设备的整治力度。严厉查处无证生产经营和假冒伪劣等质量违法行为。
  提高三个质量
  意见称,围绕“7+3”产业全面推行卓越绩效管理,鼓励企业开展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支持企业承担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加强标准实施的监管,探索建立执行标准实施反馈机制,加快标准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提供高效、便捷的标准化信息服务。
  加强建材生产经营企业的监管,加大无证查处力度;坚持巡查、回访、年审、强制检验、监督抽查制度,提高建材质量监管的有效性;按照“县为基础、划分区域、明确责任、省市督办、严格奖惩”的原则,建立健全建材质量安全区域监管责任制,确保工程质量达到国家标准或规范规定的要求。
  加快发展现代物流、金融、现代信息服务、科技服务、商贸流通、农村服务、旅游、服务外包、房地产、物业管理、设计装饰、社区服务、教育培训、文化体育、中介组织等服务业,培育一批多元投资主体的大公司、大集团,实行标准化管理、品牌化经营,提高服务业整体水平;围绕增加就业和满足群众生活需求,加快服务业标准化建设,推进服务标准化示范,提升和改造批发、零售、餐饮、住宿等传统服务业;用好国家产业政策,加大对老字号企业及重点服务企业的扶持力度,提高服务质量和经营效益,扩大城乡就业。
  推进品牌战略
  意见称,将加大品牌培育和自主创牌力度,支持品牌建设的基础性研究、品牌信息发布、品牌宣传与推介;积极帮助自主创牌企业申请国家的各类政策性基金、资金,鼓励争创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四川名牌、四川省著名商标等国家级和省级品牌,鼓励挖掘、培育和保护地理标志产品;支持企业在境外商标注册、专利申请、跨国投融资、跨国并购,建立全球营销网络和国际化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体系;大力引进世界500强和具有国家级品牌的中国500强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实现自主创牌与代工生产有效整合,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品牌集群。
  推进节能减排
  意见指出,将建立健全市场准入、技术保障、市场监管为一体的节能减排体系,严格控制高能耗、高污染项目和产品;加大节水、节能、节油、节电、节材、资源综合利用标准化和节能政策的实施力度,制定高耗能产品能耗限额、废弃产品回收和再利用、替代能源、农村可再生能源等节能减排标准和配套政策,推进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
  同时,通过实施锅炉等高耗能重点设备设计节能审查、操作工节能知识培训、节能管理达标、节能技术改造、节能监测等手段加强对高耗能设备的节能监管;加大节能减排执法力度,强化对重点污染企业的监控和监管。
  建设诚信体系
  意见指出,将把建立和完善企业质量档案和质量信用记录作为征信系统建设的重要内容,及时、客观、公正、准确地记录和发布企业质量信用信息,逐步实现企业信誉资料动态管理,适时查询;加大产(商)品质量监督抽查力度和监督抽查信息的公开力度,建立失信企业“黑名单”制度和失信企业惩戒制度,形成对失信行为联合惩戒和对守信行为联合激励的社会机制。
  本报记者王瑜君


关闭窗口        打印此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