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辣评 现在我国的手机用户已经有7亿多户,当手机已经成为大多数人工作和生活必需品的时候,很多人可能还不知道,在有些品牌的手机里面隐藏着陷阱。据了解,这些手机在销售时,就已经内置了很多有诱惑性名字的收费菜单,一点就是收费短信,发送到后台,对用户进行了扣费。更有甚者,有的手机增值业务供应商干脆在手机里内置定时发送程序。就算你没有点击这些收费菜单,它也照样扣你的钱(《当代生活报》5月10日)。 手机原本只是通信工具,何以演变成了如此无赖的“抢钱机器”?原来,一些国产手机生产商,在生产环节还有一个重要角色——手机方案商,他们与SP公司 (手机增值业务供应商)进行合作,将一些收费服务项目内置到手机操作系统中,再卖给最终组装生产的手机生产商。由于SP公司使用的是电信运营商提供的通道,所以信息费也是由电信运营商代收,手机用户点击一些菜单,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被扣费,甚至有定时发送装置的手机,则不用点击就能够自动“吸金”。电信运营商、SP公司、手机方案商、手机生产商按比例分成,一场针对无数手机用户的“抢钱运动”由此产生。 如此“抢钱”手机在市场上不断出现,不仅仅是对移动手机用户知情权及权益的无情剥夺,更是对相关法律法规的漠视。不说别的,最能“剑指”上述不法行为的相关法规就有两个:一个是2006年信息产业部出台的《关于信息服务类用户申请调查处理的实施细则》,明确要求信息服务商要对移动用户实行明确的订制服务“二次确认”制,但现在“二次确认”制已经形同虚设,因为“发送‘二次确认’和没有发送相比两者的收入差别很大”,甚至一些手机里内置的定时器,根本不用按键就会自动受到远程控制而强制扣费;中国移动2007年1月出台的移动梦网SP合作管理办法规定,禁止SP公司和终端厂家直接进行终端内置业务的合作,但是目前通过中间角色——手机方案商的运作,这一切就可以“偷偷规避”。 对此,相关管理部门真的不知道吗?真如相关人员所说的“监管困难”吗?我看未必。因为,既然任何一个手机用户可以轻易“被扣费”,那么,对监管部门来说,即使所有先进的信息技术都不用,也很容易像手机用户一样,往上追查出“吸金手机”及一系列的SP公司,乃至于追究移动运营商的责任。目前的运营商,也只是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几家。 目前中国移动用户已达有7亿多户,当手机已经成为大多数人工作和生活必需品,当大多数手机用户还不习惯每月认真查询自己的费用清单时,我们不知道,在7亿多手机用户中,到底有多少正被偷偷“吸金”而不自知?更重要的是,市场上出现的 “吸金手机”,主要是国产手机,这一情况,谁又能不说是对国产手机的纵容? 据《中国青年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