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所在的位置:消费质量报 > 要闻关注(03版)

营养米开始“非强制推广”
 

营养米因添加大量营养素被指存隐患
5月10日,国家发改委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召开新闻发布会,针对“营养强化米”(简称“营养米”)进行讨论。这个时间点距离4月26日,中国粮油学会营养分会、国家发改委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等单位举办“营养米”上市仪式,不足1月时间。
其间,围绕“营养米”的争论纷至沓来。该类食品安全问题成为大众关心的核心问题,同时,争论还涉及到营养米的定性和高价格问题——营养米价格最高达普通米价格的6倍。
国家发改委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主任于小冬则介绍称,“在大米营养强化之前,国内已经进行过面粉营养强化的推广,区域对食用盐的碘等营养素的强化,此次,营养米推广是企业自愿行为,而非政府强制行为,因而引来众多关注。”
“营养米”的面纱
“中国消费者的神经是异常紧张的。国内食品安全问题使得强化米的营养强化成分,被消费者误读成了诸如面粉增白剂等添加剂类似的东西。”中国保健协会食物营养与安全专业委员会会长孙树侠称。她和她的工作小组,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和中粮召开了营养强化米的实验合作。
据国家发改委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副主任吴秀林介绍,目前营养米有两种,一种是将铁、锌、钙、维生素等营养素喷到普通大米上面,混合、干燥后制成;另一种是将优质大米碾碎,然后将维生素B1和B2、叶酸、铁、锌等6种营养素按“中国大米营养强化推荐配方”的规定配比与米粉混匀,再通过模具压制,恢复普通大米形状,将这种米粒以4%左右的比例,混匀在普通大米中。据透露,之所以选择上述6种营养素,是基于中国普通民众常见缺乏的营养元素做出的选择。
曾为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驻华办事处的主任叶雷表示,早在上个世纪40年代,一些国家就已经迈出了在日常主食品中按量添加微量营养素的步伐。实践证明食物强化是解决公众微量营养不良、降低罹患慢性疾病的有效措施。到今天为止,全球已经有80余个国家采取了强制性或倡导性食物强化政策。
“营养强化”之辩
大米作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非强制推广不免引来争议。
业界认为,营养米已经上市推广,但还没有相应国家标准来界定,存在安全生产隐患。于小冬表示,相关国标会很快出台。“目前粮食部门正与中国疾病预防研究中心、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合作,制定不同地区的营养米的配方。关于营养强化米的国家标准,已经制定出来了,目前正在走程序,很会就会颁布。”
此外,有消费者对营养米会否引起营养素过量摄入表达的担心。质疑人士举例称,以碘盐为例,以过去经验来看,沿海城市是不需要加碘食用盐的。
叶雷对此认为,“国内大部分城市普通消费群体以上的居民,是不会过量缺乏营养元素的,而真正缺乏大量营养元素的居民是偏远山区的居民。”但从国际经验来看,叶雷称,营养米的食用是一种营养的保障行为,并无害处,并不需要担心营养过量。
据于小冬透露,“7月1日,我国将实施国家营养标签计划,这一计划启动后,消费者将会自我安排营养搭配,效果将像过去消费者对食品有效期的关注一样。”
解构高成本
比普通米高企6倍的价格,使得营养米作为一种国家倡导型食品,缺乏了足够的亲民身份。营养大米划分为高中低档,最高定价8元/500克—10元/500克,最低4元/500克—5元/500克,而目前市场上的普通大米价格为1.5元/500克—2元/500克。
悬殊价差的背后,吴秀林称,主要原因是处于推广初期,各种技术和成本价格未在规模优势下形成合力,从而导致价高,不过,现在市场价格都属于企业行为,市场会自发调节的。
据了解,构成营养米价格的因素主要有三类:基础米、强化的营养元素、包装成本等。吴秀林称,基础米选用的高档米,是营养米高价的原因之一;营养元素根据比例不同,也会影响价格的变化;包装等成本则普遍占到1.8元左右的。
于小冬称,随着市场竞争的深入,相信营养米价格会在未来下降到一个合理的价位。而孙树侠称,美国政府有600亿美元的食品补充营养基金,若中国在未来注重该方面,加大对企业的补贴,也将降低生产成本。 据21世纪经济报道
成都没有营养米卖
5月12日,记者走访了成都伊藤洋华堂、伊势丹百货以及家乐福等大型超市,没有看到“营养强化大米”。
记者注意到,这些地方所销售大米都将宣传重点落在口感清香,颗粒饱满等方面,对米粒的营养则只字未提。对于“营养强化大米”,一些超市销售人员表示还没听说过这个概念,并表示目前卖得比较好的主要是泰国香米、珍珠米、有机大米。
本报记者舒浩


关闭窗口        打印此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