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所在的位置:消费质量报 > 质量黑榜(08版)

一年四召回五成消费者弃用强生
 

全球制药巨头强生正在进入它的多事之秋。
4月底,强生下属的麦克尼尔公司发表声明,以产品质量不能完全达标为由,紧急召回43种儿童用止痛发烧药水,包括药房常卖的Tylenol(泰诺林)、Motrin(美林)等药品。这已经是一年之内的第四次召回。
继去年3月强生婴幼儿用品在美国被检出含有毒物质,引起强烈的信任危机之后,强生又一次冲击了中国消费者的信任底线。
然而,在中国,虽然强生中国公司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都再次表示,“召回产品不涉及中国”。网站调查显示,近半数网友将不再选用强生产品。
强生祸不单行
5月1日,FDA发布通告,提醒消费者谨慎使用含布洛芬成分的泰诺林、美林等药物。
报告指出,4月份,FDA派调查人员在强生公司位于宾夕法尼亚州华盛顿堡的一家药厂,发现部分仪器上覆盖一层厚厚灰尘和污垢,天花板有破洞,管线也有胶带缠绕,部分药品的原材料受到细菌污染。
而且,自去年6月以来,有46个消费者向FDA抱怨说,在他们使用的儿童用药中,发现有“外来材料,黑色或深色斑点的异物材料”。
对此,强生公司负责生产上述药品的麦克尼尔公司,已经早一天自行进行了公布,宣布强生将在美国、加拿大等12个国家和地区召回婴幼儿用感冒退烧药泰诺林、美林、抗过敏药仙特明及可他敏等40多种非处方药。理由是这些药品制造过程可能存在瑕疵。
而早在今年1月15日,强生公司自愿召回包括泰诺在内约500个批次的非处方药。此前,由于有消费者抱怨这种药物有霉味,使用后出现恶心、胃疼、呕吐以及腹泻症状。去年11月、12月,强生也曾召回多批次泰诺关节炎止痛囊片。
之前的召回,FDA药品评估及研究中心官员黛博拉·奥托就说过,强生公司存在“违反生产标准以及未及时报告和调查”等问题。
这次的召回,诺布尔金融集团分析师詹·瓦尔德进一步表示:“强生看起来似乎隐瞒了一些事情,或者说没有全面公开一些信息。”
祸不单行,今年1月,美国联邦检察官指出,强生曾支付了总额数千万美元的回扣,促使养老院向患者推销更多的强生抗精神分裂症药物及其他药物。这种药物被发现会提高老年人的致死风险。
系列事件的发生,对于强生百年品牌来说无疑是一次重挫。
“如果强生没能很好处理召回事件,接下来可能会引发一系列问题。”有分析师指出。
尽管强生已迅速作出回应:问题产品下架召回、停产、向消费者致歉……但专家指出,强生还需要作出更多努力,才能打消公众疑虑。危机沟通专家费森说:“他们必须采取一些特殊的措施,让消费者相信他们的工厂是百分百安全,而不是99%安全。”
强生销售额下滑7成
从强生中国网站上得知,泰诺林在中国也有生产销售。那么,这批药物有问题吗?
强生中国新闻发言人吕晶表示,此次召回行动不涉及中国市场,在销售的泰诺林主要是上海强生在做,原料不来自美国。
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闻发言人也称,召回产品没有进入中国市场。
但是,这无法阻止中国市场对强生的信任危机。名为“第一调查网”的结果显示,召回之后,46.2%的网友选择了 “以前用现在不会再用强生产品了”。
类似的事件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早在2005年,强生婴儿油在国外被查出有害成分石蜡油,但强生中国声明含量在安全范围之内。卫生部经调查后通报,并未在强生产品内发现致癌物。但这场虚惊使强生的“优质”形象受到打击。
更严重的一次是,去年3月爆出的“强生婴幼儿用品含毒”风波。虽然强生表示检测出的有毒物质含量均在安全范围之内,国家药监局调查也称没有检测出有毒物质。但是,在新浪网发起的 “您是否信任强生等品牌婴儿卫浴产品”的调查中,有16.3万人参与调查,50.9%称 “不信任”。
对此,吕晶表示:“我们看到的不是这个数据,目前是有消费者打来电话询问,但听说不涉及中国后他们就表示非常理解。”
但事实上,信任危机已经波及销售业绩。据业内人士透露,2009年强生有毒事件发生后,强生品牌在部分市场的销售额最高下降了70%。
从去年十大跨国药企在中国的销售业绩来看,强生的业绩滑坡最大,下降了7.4%,其市场份额也下降了0.5%。
强生拒绝召回
在中国,强生产品危机正在引发一场更大的风波。厦门刘辉堂在去年强生有毒事件后,曾联合各地父母和律师在网上组织过维权论坛和QQ群。
“强生很有钱,我们只靠民间几个人的力量远远不是他们对手,所以维权很难。”时隔一年多,刘辉堂对记者表示。
为此,在他带动下,北京市博融律师事务所崔宝玉律师发起了 “强生受害者法律援助团”,目前,他们手上已经收集到了1500多个受害婴儿的资料,并于去年9月1日,和114名律师联名上书全国人大常委会,建议对婴幼儿化妆品立法。“但至今没有任何反馈”,崔宝玉表示。
另有人士指出,强生召回不涉及中国市场的表述,关键问题可能并非在产地,而是在于产品质量标准问题。因为有些跨国公司在不同国家可能采用双重生产质量标准。
据时代周报


关闭窗口        打印此页